艾樂思弟兄 2018

永不枯竭的喜樂

去年,一位身患重病的年輕女人對我說:“我熱愛生活。”儘管她被疾病所糾纏,但是那份從內心中流溢出的喜樂,卻讓我深受感動。並非只是她的話,還有她那動人的表情。

孩子們的喜樂是什麼呢?最近在非洲,我見到了一些孩子,即使在危機四伏的難民營中,他們的存在仍然讓那裡充滿了生機。 他們的活力讓這充斥著傷痛經歷的地方,成為了希望的苗圃。他們或許還不知道是他們使我們懷有希望。他們的幸福好像黑暗中的一束光芒。

藉著這些美好見證的啟發,我們要在2018深入反省“喜樂”這個主題,它與簡樸和慈悲同是羅哲弟兄視為我們泰澤團體生活的核心。


我與一位修士前往南蘇丹的朱巴(Juba)和倫貝克(Rumbek),然後去了蘇丹首都喀土木(Khartoum),以便能更瞭解兩國的局勢,並與這時代最受苦難的人民一起祈禱。

我們訪問了不同教會,看到他們致力於教育、促進團結共融、照顧病人和被社會遺棄的人。我們被一個難民營接待,那裡住了很多在發生多次悲劇事件期間失去父母的兒童。

我對那裡的婦女們印象尤其深刻。這些母親-往往非常年輕-承受暴力導致的極大痛苦。很多人要愴惶逃離家園。然而,她們依舊努力生活。她們的勇氣和希望是我們望塵莫及的。
那次訪問還使我們更接近來自蘇丹的年輕難民;我們在過去兩年在泰澤接待他們。

在此之前,我和兩位弟兄在埃及的Anafora團體,舉行為期五天的青年聚會。Anafora團體於1999年由一位科普特正教會主教創立。我們祈禱,彼此認識,並瞭解埃及教會悠久和豐富的傳統。一百位來自歐洲、北美洲、衣索比亞、黎巴嫰、阿爾及利亞和伊拉克的青年參與者;被一百位來自開羅、亞歷山大裡亞和上埃及的科普特青年們接待。

科普特教會殉道者的精神遺產曾經深深地吸引著我們,這是隱修生活的根基,一種對簡樸生活的持續的召叫。我和弟兄們受到了科普特正教宗主教奧佐羅斯二世(Tawadros II)的熱情款待。


當我們離開非洲,在回來路上我們認識到:那些為苦難者發出的聲音,無論或近或遠,都很少會引起我們的關注。這聲音好像在空氣中漸漸逝去。僅關注媒體所傳達的資訊是不夠的,那麼如何在我們的生活中回應這些聲音呢?

以下2018年建議,部分是受到這個問題的啟發。

艾樂思弟兄


為2018年的四項建議

第一項建議:發掘喜樂的泉源

這是上主說的:我愛你,我永遠愛你,因此我給你保留了我的仁慈。(耶肋米亞31:3)

上主在你中間。他必為你喜不自勝,對你重溫他的愛情,且因你歡躍喜樂(索福尼亞3:17)

你們在主內應當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應當喜樂(斐理伯書4:4)

—思高本

耶和華向以色列顯現、說、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耶利米書 31:3)

耶和華你的 神、是施行拯救、大有能力的主、他在你中間必因你歡欣喜樂、默然愛你、且因你喜樂而歡呼。(西番雅書 3:17)

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腓立比書 4:4)

—和合本

為什麼在每個週六的晚上,當泰澤的聖堂被每人手中小蠟燭的燭光充滿時,堂內會呈現出一種慶節的氛圍?在基督徒信仰的核心中,復活的基督如同一道真光。它是喜樂的神秘之源,是我們的心靈永不能完全理解的。從這泉源汲水,我們便能“滿懷喜樂,因為我們知道,復活將是我們的終結。”(東正教神學家奧利維瓦•克萊孟[Olivier Clement])。

喜樂並非一種自滿的感覺,更不是導向以自我為中心的幸福感,而是對生命意義的一份溫和的保證。

福音的喜樂來自滿懷信心的信賴,深信上主愛我們。喜樂不是興奮的狀態,引導我們逃避日常的挑戰,而是使我們對別人的困苦更加敏感。

  • 讓我們首先藉著肯定自己屬於上主而找到我們的喜樂。一篇由十五世紀的基督見證人留下的祈禱文在這方面給我們支援:“我主,我的上主,求你取去所有使我遠離你的事物。我主,我的上主,求你賜給我所有使我更加接近你的事物。我主,我的上主,求你使我忘記憂愁,卻把自己完全交付給你。”(St Nicholas of Flue)
  • 我們的喜樂是透過一起以歌詠祈禱而得以滋養。羅哲弟兄建議:“向基督謳歌,直至你充滿喜樂和寧靜。”與別人一起歌唱,這締造了個人與上主的關係,以及聚在一起的人之間的共融。祈禱空間、禮儀和歌詠之美,就是復活的標記。一起祈禱能夠喚醒東方基督徒所稱的“在地上的天堂之樂。”
  • 在透過詩歌、音樂、藝術瑰寶、受造物之美、真摯的愛、友誼……所喚醒的人類心中的喜樂中,我們也可以發現上主之愛的形象.

第二項建議: 聆聽最弱小者的呼求

上主,求你允我的祈求,願我的呼聲上達於你!在我蒙難的時日,求你不要掩面回避我。(聖詠102:2-3)

耶穌因聖神而歡欣說:「父啊!天地的主宰,我稱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瞞住了智慧及明達的人,而啟示了給小孩子。是的,父啊!你原來喜歡這樣做。(路加福音10:21)

不可忘了款待旅客,曾有人因此於不知不覺中款待了天使。你們應懷念被囚禁的人,好像與他們同被囚禁;應懷念受虐待的人,好像你們也親身受了一樣。(希伯來書13:2-3)

—思高本

我在急難的日子、求你向我側耳、不要向我掩面.我呼求的日子、求你快快應允我。因為我的年日、如煙雲消滅、我的骨頭、如火把燒著。(詩篇 102:2-3)

耶穌被聖靈感動就歡樂、說、父阿、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父阿、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路加福音10:21)

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你們要紀念被捆綁的人、好像與他們同受捆綁、也要紀念遭苦害的人、想到自己也在肉身之內。 (希伯來書13:2-3)

—和合本

為什麼有如此眾多的人經歷如此眾多的考驗-受排斥、暴力、饑餓、疾病、天災-而他們的聲音幾乎沒有人聽到?
他們需要支援-住屋、食物、教育、工作和醫療-但為他們同樣重要的,就是友誼。有求於人,可能會讓我們感到羞愧。友誼的關係觸及人心,對於受助著和表現出團結的助人者皆是。

聆聽傷痕累累者的呼聲,注視他們的雙眼、聆聽或接觸受苦的人,不管是老人、患病的人、囚犯、無家可歸者、移民……與這個人的相遇讓我們發現他人的尊嚴,也使我們能夠從他們身上領受一些事物,因為即使最貧窮的人,總有一點東西可以施予。
為了建設一個更具有弟兄友愛的社會,難道不是那些最弱小者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嗎?他們向我們啟示了自身的脆弱,並幫助我們更富於人性。

  • 我們永不要忘記,耶穌基督降生成人,與每個人結合。他在各方面相似人,尤其那些最被遺忘的人(參閱瑪25:40)。當我們走向那些在生命中受創傷的人,我們就是更走近耶穌、貧苦人中的貧苦者;他們使我們與耶穌建立更親密的關係。「不要害怕分擔別人的考驗,因為正是往往在深淵裡,圓滿的喜樂藉著與耶穌基督的共融而賜給我們」(泰澤會規)。
  • 透過個人接觸,我們找到幫助貧困者的方法,不期待任何報答,但無論怎樣都注意接受他們願意與我們分享的任何東西。這樣,我們使心靈變得更寬大、更開放。
  • 我們的地球也是容易受傷害。由於人類的濫用,它受傷得越來越深。我們需要聆聽大地的呼喊。我們需要照顧它。我們應該尋求,尤其藉著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力求抵抗它不斷受到破壞。

第三項建議: 分擔考驗,分享喜樂

應與喜樂的一同喜樂,與哭泣的一同哭泣。(羅馬人書12:15)

哀慟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安慰。(瑪竇福音5:4)

你們不可憂愁,因為喜樂於上主,就是你們的力量。(厄斯德拉下8:10b)

—思高本

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羅馬書 12:15)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馬太福音5:4)

你們不要憂愁、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 (尼希米記8:10b)

—和合本

耶穌復活後,仍留下被釘十字架的釘孔(參閱若20 :24-29)。復活包含十字架的痛苦。對我們追隨他芳蹤的人來說,喜樂和考驗是可以共存的;他們互相融合,變成憐憫。

內在的喜樂並不削弱與他們的團結共融;反而加以滋養。它甚至催迫我們跨越界限,與那些正在經歷困難的人作伴。它使我們常保持不屈不撓的精神,忠於奉獻我們的生活。

在特權圈子裡,人們豐衣足食、受過良好教育,並得到很好的照顧,有時卻沒有喜樂,彷佛有些人因乏味的生活而感到冷淡和筋疲力竭。

有時,矛盾的是,與貧困的人相遇會傳遞喜樂,或許只是一點點喜樂,但不論如何,是真正的喜樂。


  • 我們常常需要重燃對喜樂的渴望,因為喜樂是深深植根在我們之內。人類受造,是為了喜樂,而不是為了憂愁的。喜樂不是為了獨自一人,而是要分享,要煥發光芒的。瑪利亞領受了天使的喜訊後,便出發探望她的表姊依撒伯爾,並與她一起謳歌讚頌上主(路1:39-56)。
  • 正如耶穌因朋友拉匝祿的死亡而哭泣(若11:35),讓我們敢於在面對人類的困苦時哭泣。我們心懷受苦的人。藉著把他們交在上主手裡,我們沒有遺棄他們,使他們受到盲目與不仁的命運影響;上主關愛所以人,我們將他們交托在上主的憐憫中。
  • 陪伴那些在痛苦中的人們,與他們一同哭泣,這能夠賦予我們勇氣,以健康反抗的態度,譴責不公義、拒絕那威脅或摧毀生命的事物,或者嘗試轉變僵局。

第四項建議: 在基督徒中間,為了他人所得的恩賜而歡欣

天主為使我們知道,他旨意的奧秘,是全照他在愛子內所定的計畫:就是依照他的措施,當時期一滿,就使天上和地上的萬有,總歸于基督元首。(厄弗所書1:9-10)

兄弟們同居共處,多麼快樂,多麼幸福!(聖詠133:1)

—思高本

神都是照他自己所預定的美意、叫我們知道他旨意的奧秘、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以弗所書1:9-10)

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詩篇 133:1)

—和合本

上主派遣基督來到世界,把整個宇宙、整個受造界聚合為一,使萬有總歸於他。上主派遣他把人類整合為一個大家庭:來自各背景的男女老幼、不同語言和文化,甚至是對立的國家。

很多人渴望基督徒能夠合一,好使他們不再因為分裂而遮蔽了基督帶來的普世友愛的訊息。難道我們的弟兄友愛不能成為一種人類合一與和平的標記和預示嗎?

  • 身為不同教會的基督徒,我們應有勇氣一起轉向基督,而不是等待我們的神學完全協調,「把我們置於同一屋簷下。」讓我們聆聽一位科普特正教會隱修士寫道:「信仰的本質是基督,沒有公式可以限制他。因此,必須藉著迎納唯一的基督而展開我們的對話……我們必須借著一起生活出唯一信仰的本質而開始,不等待就信仰內容的表達達致共識。信仰的本質是基督自己,基於愛和自我的交付。」(Father Matta el-Makine, 1919-2006)
  • 為立刻進入這過程,我們可以透過感謝上主賦予別人的恩賜來開始。教宗方濟各在宗教改革500周年訪問瑞典隆德期間祈禱說:聖神,求你使我們能夠以喜樂之情認出教會透過改革而領受的恩賜。讓我們透過這個例子而獲得靈感,留心在別人身上認出上主置於他們、而我們可能缺少的價值。我們能否嘗試接受他們的差異來充實我們,即使它包括起初使我們失去興趣的不同層面?我們能否在別人的恩賜之中找到朝氣蓬勃的喜樂?

PDF - 535.8 kb
永不枯竭的喜乐(简体中文)

PDF - 482.4 kb
永不枯竭的喜樂(繁体中文)

PDF - 482.4 kb
永不枯竭的喜樂(繁体中文)

PDF - 535.8 kb
永不枯竭的喜乐(简体中文)

Printed from: https://www.taize.fr/zh_article23384.html - 28 March 2024
Copyright © 2024 - Ateliers et Presses de Taizé, Taizé Community, 71250 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