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日
在泰澤一周的聚會後,或者在其他地方參與泰澤聚會後,人們常會問:“我們如何繼續一起祈禱?”
以下列出的重要要素,可用來準備一個具有默想形式的祈禱會、一個無始無終的祈禱。祈禱是以一或兩首讚美的歌曲開始的。 聖 詠(詩篇)
耶穌常用以色列子民世代相傳的禱詞來祈禱。基督徒在這些禱詞裡找到生命的泉源,聖詠(詩篇)讓所有信徒進入共融。聖詠(詩篇)訴說著我們的喜悅和悲痛、在上主內的信靠、渴慕、甚至是我們的哀嚎。
一個或是兩個人交替地作聖詠(詩篇)章節的頌讀或領唱,在每段詩節之後,會眾以阿肋路亞(Alleluia)或讚美歌作答唱,章節詠唱要短,通常是兩行式的。一般的情況是,會眾唱一遍答唱後,哼唱著答句的尾音,領唱人便在連續的尾音襯托中,誦讀或詠唱聖詠(詩篇)章節。如果聖詠(詩篇)詩節是以誦讀進行,誦讀的詩節可以選長一些,但不必要頌讀整篇聖詠(詩篇)詩節,可以選用幾句詩節,以最切意即可。 讀 經
讀經猶如飲用“不會乾涸的泉水,上主把自己給乾渴的人。” (奧利振Origen,第3世紀)。聖經是一封“上主致受造人的信... 讓人由上主的話而看見上主的心。” (大額我略Gregory the Great,第6世紀)。
時辰祈禱的團體習慣於系統化的閱讀聖經。但作爲一個每週或每月的祈
2011年3月4日
若可能的話,祈禱會在教堂內進行是比較好的,將佈置做到有美好的親和氣氛。空間的安排是很重要,它會影響祈禱的品質。而然,這並非要教堂改動整個修飾! 其實應用簡單的方法就可以營造出良好的祈禱氣氛。如果祈禱會不能在教堂內舉行,則務必盡力地使祈禱有空間、和諧的佈置。
祈禱時最好是所有參與者面對同樣的方向,以此表達我們祈禱不是面對大家而是面對基督。
佈置一個具有親和力的祈禱場所只需很少東西:一個十字架、一本敞開的聖經、一些蠟燭、一些東方聖像畫……保持燈光柔和不刺眼。會場中央地區鋪設地毯為那些誰願意跪禱或坐在地上;在會場周邊地區放置椅子或長凳給那些坐席者用。
在會眾進入時派發歌單或歌本,並邀請他們盡量往前坐。
带領祈禱的人是爲他人服務。這需要事先準備好祈禱的程序,確保祈禱會順暢進行,使會眾專注祈禱,沒有分心。一旦祈禱開始了,就不應該做任何技術上的聲明或解釋,致使流程中斷。
2011年3月3日
這些聖像畫對祈禱的美感有很好的貢獻。它們就像一個個的窗口,向天國的真實敞開,並讓這真實臨現於地上的祈禱中。它們的臨在召叫我們作自我的轉變。
雖然聖像畫是形像,但它們不純粹是插圖或裝飾。它們是降生成人的標記,其臨在給眼睛看到屬靈的訊息,而聖言則使耳朵聽到。
根據聖若望.大馬士革(Jean Damascène八世紀神學家)的理論,東方聖像畫基於“基督降臨於世”。我們的救贖與聖言降生成人有緊密的聯繫,因此與物質有聯繫: “以往,無形無相的上主從未被任何事物代表過的,但是如今上主以肉身彰顯出來,寄居在我們中間,我以它代表上主的有形可見。我不朝拜物質,卻朝拜物質的創造主。上主為了我成了有形的物質,又切願寄居在有形的物質中,而藉著有這有形的物質,祂救贖了我。(講道 I,16)
它表達信仰。藉著它的美和深度,聖像能打開一個平安的空間,並支援著一份期待。它邀請我們迎納救贖的奧跡,包括人的肉身和創造。 東方聖像畫 — 基督和祂的朋友
基督和聖枚納(Saint Ménas)— 埃及中部的Baouit隱修院院長。七世紀科普特基督徒的聖像畫,現保存於巴黎盧浮宮。
加爾各答的聚會(2006年10月)結束時,而同時在薩格勒布舉行的歐洲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