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TAIZÉ

艾樂思修士 2016

慈悲的勇氣

 

在2015年的一整年裡,我們在泰澤尋找方法來參與新的團結共融;這在現今尤其迫切。為不同宗教的信徒,以及為非信徒來說,世界各地所出現各種新的危難--移民、生態和社會等方面──是他們的挑戰。
以非人道意識形態之名的武裝暴力造成了人類的浩劫。我們當從容不迫,堅定抵抗由不安帶來的恐懼,我們的《信心在人間朝聖之旅》將一如既往的進行。那些等待或實踐團結共融全球化的人們更需要彼此協助。
我們願在基督的聖言上,建設我們的生命世界。當然這些盤石應具有一些基本的福音現實的元素。這些就是眾人容易領會的:喜樂、純樸、慈悲。羅哲弟兄,將它們視為團體生活的核心。即使在最艱難的時期,這三種精神,幫助他繼續前進。為了日復一日的生活出它們,羅哲弟兄不斷將它們內化在自的生命中。
在教宗開啟的2016慈悲禧年,我們將以相同的精神 ─ 「慈悲」 ─ 作為開始。

福音召喚我們為上主的憐憫作見證。以下的五項建議將在我們心裡喚醒慈悲的勇氣。

艾樂思修士


第一項建議
託付自己於慈悲的上主

你是寬大為懷,仁愛慈悲,緩於忿怒,富於慈愛的天主。(厄斯德拉下[尼希米記]9 :17)

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路加6 :36)

根據聖經記載,上主就是慈悲,換句話說,即是富於憐憫和仁慈。耶穌藉著父親與兩個兒子的比喻(蕩子的比喻)(路加15),耶穌向我們表達了上主的愛,這份愛並不因著我們的善行而獲得,而是上主無條件的恩賜。父親愛那孝愛至終的兒子,亦時刻向那已經遠離故土的兒子伸開雙臂。

上主按照自己的肖像創造人類。所以,「你要做到仁慈待人,才能相似上主。和氣待人並努力擁有慈善的心腸,以能穿上基督」(第四世紀,巴西略)。

上主的愛不僅是一時的,卻是永遠的。藉著慈悲,我們能夠反映祂的愛。身為基督徒,我們與其他宗教的眾多信徒一起關注如何把慈悲和仁慈放置在我們生活的中心。

++讓我們迎接上主的愛。上主從不向我們關閉祂的心,而上主忠信的仁慈是我們穩固的保障,甚至當我們的過錯使我們跌倒的時候。如果我們背離上主,我們不應害怕回到祂那裡去,也不應害怕信賴祂,因為上主常常來與我們相遇。

++不要將祈禱看作是艱澀的尋覓,而是接納它如休止和呼吸的時段,此刻聖神(聖靈)將上主的愛傾注在我們內,使我們可以繼續度慈悲的生活。


第二項建議
再三寬恕

穿上憐憫的心腸、仁慈、謙卑、良善和含忍;如果有人對某人有什麼怨恨的事,要彼此擔待,互相寬恕;就如主怎樣寬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寬恕人。(哥羅森書[哥羅西書]3 :12-13)

伯多祿(彼得)前來對耶穌說:「主啊!若我的弟兄得罪了我,我該寬恕他多次?直到七次嗎?」耶穌對他說:「我不對你說:直到七次,而是到七十個七次。」(瑪竇[馬太]18 :21-22)

上主的寬恕是永遠不會失落。基督在祂的一生,甚至在十字架上,都寬恕人;祂拒絕譴責任何人。

知道我們經已獲得寬恕,輪到我們也去寬恕 ─ 這是其中最釋放人心的喜樂。這是內心平安的泉源,是基督願意傳遞給我們的。

教會聚集了愛基督的人,蒙召讓自己被慈悲轉化。 「當教會聆聽、治癒和修好時,它成為最光亮的 ─ 是愛、憐憫、安慰的共融,是復活基督的清晰反映。教會從不冷漠、沒從不防衛,擺脫一切冷酷無情,它可以使謙遜的信賴煥發光芒,直接進入我們人類的心靈。」(羅哲弟兄)

上主寬恕的訊息不能用來為邪惡或不義開脫。相反地,它使我們更自由地承認我們的過錯,以及我們四周和世界的過錯及不義。我們有責任糾正一切可能的錯謬。

++讓我們嘗試寬恕,甚至七十個七次。如果創傷太大,我們可以嘗試,並一步步地前進。對寬恕的渴望呈現之前,可能被長時間所受到的委屈遮蔽著。

++我們可以藉著樂於一視同仁地看待四周的人,藉著款待他們,藉著明確地不再判斷別人,藉著鍛鍊一顆包容和慷慨的心⋯⋯從而顯示出教會是慈悲的團體。


第三項建議
獨自一人或與少數人一起走近不幸的境況。

你若把你的食糧施捨給飢餓的人,滿足貧窮者的心靈;那麼,你的光明要在黑暗中升起,你的幽暗將如中午。(依撒意亞[以賽亞]58 :10)

誰若有今世的財物,看見自己的弟兄有急難,卻對他關閉自己憐憫的心腸,天主的愛怎能存在他內? (若一[約一]3 :17)

慈悲的聖像畫顯示基督以愛注視著我們,並告訴我們慈善的撒瑪黎雅人(撒瑪利亞人)的故事(路加10):一個人半死半活的躺在路旁;一位司祭和一位肋未人經過,但繼續前行;一名來自撒瑪黎雅(撒瑪利亞)的外邦人卻走近傷者,照顧他,並把他帶到客棧。

慈悲開啟我們的心靈面對別人的艱辛、種種隱藏的困苦、物質貧窮,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痛苦:一個經歷過艱苦的孩子、面臨困難的家庭、無家可歸者、看不見生命意義的青年、獨居的老人、離鄉背井,以及那些無法接觸教育、藝術或文化的人。

在貧困中,是基督自己在期待著我們的憐憫,並對我們說:「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瑪竇[馬太]25)。「因著憐憫,基督肩負起我們每個人的苦難。在他的良善中,祂不可思議的分擔著眾人的困難,直到世界的終結』(第七世紀,馬西摩)。

當我們因著試探而受傷時,基督親自照顧我們。他那充滿溫情的目光經由近人向我們彰顯,或許藉著一個被輕視的人,就如同這個比喻中的外邦人(撒瑪利亞人)。

++讓我們自己或與他人勇於走進那些在我們前行路旁,身處困境的人。憐憫並非矯揉造作而是任勞任怨。雖然法律清晰的劃定了責任的界限,但是慈悲永遠不會說:「已夠了;我已盡了我的本份。」


第四項建議
使慈悲及至社會層面

我,上主,施行仁慈、公道和正義,因為我喜愛這些事。(耶肋米亞[以利米書]9 :23)

上主要求於你的是什麼:無非就是履行正義,愛好慈善,虛心與你的上主來往。(米該亞[彌迦書]6 :8)

在上主的心裡,全人類組成一個家庭。因此,慈悲延伸至更大的範圍。

為了實現全球的團結共融,其中不可或缺的條件,就是加強那些透過民主方式而訂立規則的國際機構,好能確保更大的正義並保持和平。

貧窮國家的外債,往往是因為各個強大的國家和公司剝削它們的資源。即使我們似乎不可能做任何事來改變這情況,卻仍可以記住,寬免外債是重建正義的方法。聖經在一個有別於今日的環境中提醒我們:「如果你的兄弟貧窮,無力向你還債,你應像待外方人或旅客一樣扶持他,叫他能與你一起生活.」(肋未紀[利未記]25 :35)

在世界各地,眾多男男女女和兒童被迫離開自己的家園。他們的困境在他們心裡產生一種比任何障礙更強的動機。富裕國家必須意識到,它們要為那導致大量移民 ─ 尤其來自非洲及中心 ─ 的歷史創傷分擔責任。

++重要的是,我們要明白,即使難民和移民的湧入會製造很多難題,但這也可能是一個機遇。那些在富裕國家敲門的人激勵這些國家與他們團結共融。難道他們不是幫助這些國家獲得新的活力嗎 ?藉著一起解決移民潮所帶來的種種挑戰,歐盟國家可以恢復已減弱的動力。

++我們需要超越對陌生人和對文化差異的恐懼。這樣的恐懼是可理解的 ─ 那些協助慷慨迎接移民的人有時候感到筋疲力盡。然而,恐懼不會隨著我們在牆後孤立自己而消失,反而是透過走向那些我們不認識的人而消失。與其在陌生人身上看到我們的生活水平或我們的文化受到威脅,倒不如以作為同一人類大家庭成員而彼此歡迎來得迫切?


第五項建議
慈悲對待整個受造界

六天內你應工作,第七天要停工,使你的牛驢休息。(出谷紀[出埃及記] 23 :12)

你應種地六年之久,收穫地的出產;但第七年,你應讓地休息。(出谷紀[出埃及記]23 :10-11)

聖經引用當時的語言,呼籲我們把憐憫擴大至環境,尊重一切生物,不要過度耕作土地。美索不達米亞的一位基督徒寫道:「一顆慈悲的心連在受造界看到最小的惡或最小的哀傷也受不了」(第七世紀,敍利亞的依撒格)。

生態災難的主要受害者通常是最貧窮的人。氣候變化的後果已迫使很多人離開他們生活的地方。

大地屬於上主;人類領受大地作為一份恩賜。我們被託付重大的責任:看顧地球,不要浪費資源。大地是有限的,人類也需要認同自己的限制。

大地是我們共同的家,但它現時卻在受苦。面對環境災難,某些生物瀕臨絕種、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或者在某些地區的森林遭到大規模砍伐。

++我們如何表達與整個受造界團結?藉著作出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決定,藉著認真考慮我們身為消費者或公民的行動,藉著有意識地選擇更簡樸的生活方式。簡化我們的生活方式可以成為喜樂的泉源。有人提出倡議,例如為了氣候並為了公義而在每月第一日守斋。我們必須採取類似的步驟以顯示上主仁慈看待萬物,因為萬物是我們共同之家 ─ 地球 ─ 的一部份;這是快樂地在地球生活的條件。

上次更新: 2016年1月23日

PDF - 6.7 Mb
繁體

PDF - 8 Mb
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