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初,在貝南柯多努1舉行的信心在人間朝聖旅程雲集了7500名非洲青年。這次聚會的主題將在2017年全年繼續激發我們:一起──不是單獨一人,而是藉著彼此扶持──我們能夠開闢希望的途徑──在我們自己身上,在我們周遭,也為人類大家庭。
在柯多努聚會提出的其中一個問題是這樣的:「為了懷有希望,我們如何能夠抛卻被動的態度,即甘願等待由外部改變?什麼形式的承諾是人人都能夠做到的呢?」
來自其他洲陸的人迫切聆聽眾多非洲人的心聲;他們渴望在政經關係中得到更大的正義:那是他們從現實地考慮在自己國家建設未來的條件之一。
為了準備未來,越來越多非洲的青年願意利用自身擁有的創意。那麼,他們將能夠喚醒世界其他地方的年輕人的勇氣,因為彼此都在經歷相似的境況。
為了在泰澤及其他地方延續柯多努聚會的反省,在此提出的四項建議將引導我們開闢希望的途徑。
我們將嘗試尋找各種方法,以純樸的精神實踐這些建議;純樸就是羅哲弟兄願意置於泰澤團體生活中心的三個現實—連同喜樂和慈悲—之一。
1) 繼約翰尼斯堡(1995)、奈羅比(2008)及吉佳利(2012),這是第四次在非洲舉行的信心在人間朝聖旅程;泰澤團體應貝南的天主會及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的邀請,於8月31日至9月4日在柯多努舉行。除了來自貝南的參加者外,與會的7500人主要來自多哥(800人)、尼日利亞(550人)、迦納(100人)、布基納法索(160人)及象牙海岸(50人)。聚會總共有20個非洲國家的代表,以及來自15個歐洲國家的60名代表出席。工作坊和論壇分別採用法語、英語及豐語進行,禮儀也包括約魯巴語及Mina語的歌詠。
第一項建議: 在希望中站穩;這是創意
亞巴郎(亞伯拉罕)在絕望中仍懷著希望而相信了,因此便成了萬民之父。(羅馬書4:18)我們拿這希望,當作靈魂的安全而又堅固的錨。(希伯來書6:19)誰若不像小孩子一樣接受天主的國,決不能進去。(路加18:17)
身處現今世界的動盪之中,我們因暴力、痛苦和不公義而感到惶恐不安。一切受造之物都一同歎息,同受產痛。聖神(聖靈)也同在嘆息,然而,這同一的聖神(聖靈)正是我們希望的支持(參閱羅馬書8:22,26)。所以,我們可以做什麼?
信仰是對上主的單純信賴。它並不提供現成答案,而是使我們能夠不會被恐懼或氣餒癱瘓。它帶領我們參與,使我們踏上道路。藉著信仰,我們明白福音開啟希望的廣闊視野,是越超我們的所有希望。
這希望不是一種盲目的樂觀,使我們看不見現實,而是投進上主之內的錨。它是創意。希望的標誌經已見於世上最意想不到的地方。
- 我們會否敢於相信聖神(聖靈)臨於我們的心裡,和臨於世界中?我們能否依賴這份臨在,即使是看不見的?
- 願我們的信仰保持純樸,好像小孩子的信賴!這並不意味著淡化信仰的內容,而是堅守信仰的中心—上主對人類和對一切受造物的愛。聖經的故事就是告訴這一點,由起初的新穎,穿越一切障礙,甚至是人類的不忠。上主對於愛從不厭倦:願這訊息使希望活於在我們心中!
- 為了使我們自己和接近我們的人充滿這個訊息,我們需要更經常聚集一起祈禱。祈禱的簡樸之美反映關於上主的奧蹟的事物,也能引領個人與上主相遇。
第二項建議: 簡化我們的生活,好能與別人分享
耶穌說:我是良善心謙的。(瑪竇[馬太]11:29)你們白白得來的,也要白白分施。(瑪竇[馬太]10:9)耶穌對富少年說:去!變賣你所有的,施捨給窮人……然後來跟隨我。(瑪竇[馬太]19:21)
利慾-追逐金錢和成功-導致不義和挫折。福音邀請我們發展分享的精神,這是我們今天需要開闢的希望之路之一。
選擇簡樸的生活是自由和喜樂的泉源。生活也少一些負擔。
簡樸意指內心的澄明。這不是幼稚,而是拒絕不信任。這相反表裡不一。它使我們能夠毫不恐懼地與我們遇到的每個人對話。耶穌的生命就是一個例子。
- 只要涉及到物質事物,讓我們繼續努力度更簡樸的生活。面對人類的痛苦、丟人的貧窮、移民的考驗、不義或者全球各地出現的衝突時,這將在我們之內激發分享的行動。
- 讓我們找出方法來彼此扶持,好能在我們的鄰舍、在我們工作或讀書的地方,藉著社會或環保的承諾,從而實現希望的標記。
- 我們如何透過簡樸和有條不紊的生活方式而與受造物更和諧共處,藉此抵抗生態災難和全球暖化?這奮鬥不只是由國家的領袖進行;每個人都可以的,例如:多購本地出產的貨品,多乘搭公共交通工具……
- 以下的問題能否繼續活於我們的內心:我是否準備跟隨基督—良善心謙的那一位?我是否選擇懷著慷慨的精神,單純地同意選擇永遠屬於祂?
第三項建議: 團結一起,讓福音的活力得以揭示
初期的信徒每天都成群結隊地前往聖殿,也挨戶擘餅,懷著歡樂和誠實的心一起進食。(宗徒大事錄[使徒行傳]2:46)神恩雖有區別,卻是同一的聖神所賜。職分雖有區別,卻是同一的主所賜;功效雖有區別,卻是同一的天主,在一切人身上行一切事。聖神顯示在每人身上雖不同,但全是為人的好處。(格林多前書[哥林多前書]12:4-5)不可忘了款待旅客,曾有人因此於不知不覺中款待了天使。(希伯來人書13:4-7)
聖經告訴我們兩個人—伯多祿(彼得)和科爾乃略(哥尼流)—的故事;他們原本是南轅北轍的,但彼此相遇後,發現了一個他們先前不知道的真理。他們需要在一起,好能明白聖神[聖靈]推翻圍牆,並團結那些以為彼此是陌生人的人。唯有當我們在一起時,福音的動力才揭示出來。(宗徒大事錄[使徒行傳]10及11章)
當基督徒分裂,不管是出現在宗派之間或在同一教會之內,福音的訊息變得模糊。我們能否走在一起,不讓我們的分歧阻隔我們?如果身為基督徒的我們找到方法顯示出能夠在多元之中達致合一,我們便會幫助全人類成為一個更團結的家庭。
• 基督在團體內使不同領域、不同語言和文化,甚至來自歷史上互相敵對的國家的男女老幼合一。讓我們尋找一些簡單的方法,在我們居住的地方顯示這一點。
• 為了保持活力,每個團體蒙召走出自己。我們能否按照上主的肖像,對那些與我們立場不同的基督徒培養款待的態度?如此開放的心靈要求「轉化」的努力,因為不同的信仰和信念可以好像語言一樣,為對方是陌生的。
• 即使我們對於分離的基督徒在歷史過程中互不包容的記憶猶新,而並非所有複雜情況得以解決,我們會否敢於藉著寬恕而彼此款待,並且不企圖確立誰對誰錯呢?沒有犧牲,便沒有修和。
• 款待與承認別人的差異性息息相關。儘管我們仍難以理解他們的信仰,但至少可以關注它們的真確性。我們應對於發現其他事物而感到高興!
第四項建議: 為了預備和平,讓友誼增長
耶穌稱我們為弟兄姊妹,並不以為恥。(希伯來人書2:11)耶穌說:你們的師傅只有一位,你們眾人都是兄弟;也不要在地上稱人為你們的父,因為你們的父只有一位,就是天上的父。(瑪竇[馬太]23:8-9)祂也說:不拘誰遵行我在天之父的意旨,他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親。(瑪竇[馬太]12:50)將有從東從西,從北從南而來的人,在天主的國裡坐席。(路加13:29)
貢獻和平和國際公義是我們今天能夠開闢的另一條希望之路。
世上的和平由每個人的內心開始。首先我們的心靈必須改變,而這樣的改變包含單純的皈依—讓上主的神居住在我們之內,迎納一份將會散播並彼此相傳的平安。「達致內心的平安,你周遭千千萬萬的人將會得救。」(俄羅斯隱修士瑟拉芬,[Seraphim of Sarov] ,1759–1833)
- 讓我們用自己的生活給簡單的團結共融寫下新的一頁;這團結共融超越分隔和圍牆:在世界各位築起的實質的圍牆,以及無知、偏見和意識型態的圍牆。讓我們樂於接受其他文化和思想。
- 我們不能容許拒絕外國人的態度進入我們的內心,因為拒絕別人是野蠻的種籽。與其把外國人視為對我們生活水平或文化的威脅,我們能否接納他們為同一人類大家庭的成員?為什麼不去探訪難民,純粹認識他們,聆聽他們的故事?然後—誰曉得?—可能接著是促進團結共融的其他步驟。
- 我們如何逐漸認識其他與我們不同的人?並且透過對話而與那些我們想法不同的人分享,真的彼此聆聽,甚至在了解另一人前不企圖爭論。我們能否找到方法仍留在分裂的地方並建立橋樑?讓我們為我們不了解的人和不了解我們的人祈禱。
- 團結共融的標記可以跨越宗教的界限而倍增。與其他宗教的信徒會面,這鼓勵我們加深對自己信仰的認識,同時反問自己,上主願意透過與我們不同的兄弟姊妹告訴我們什麼和給予我們什麼。
泰澤2017
整年:
每一週,從主日到下一個主日,有青年聚會;年輕人來到信仰的活泉,加深我們對上主的慈悲的認識,並尋求方法透過生活來為此作見證。
8月20-27日
這一週是專為18至35歲的青年,包括學生、在職人士、義工或正在找工作的人士。他們在信仰的光照下一起反省他們未來。不同的講者應邀談及他們自己的經驗。
百明翰(英國)
艾樂思修士將於2017年4月28日(星期五)至5月1日(星期一)在百明翰協助帶領青年聚會。這個周末的聚會—「隱藏的寶貝」—是與該市的本地教會一起籌備。聚會將慶祝很多人正在生活出的謙遜的承諾。伯明翰是一個尤其年輕和多元民族的城市:也歡迎其他國家的青年来參加!
聖路易(美國)
信心在人間朝聖旅程之美洲聚會將於美國聖路易舉行。自從兩年前發生的佛格森(Ferguson)事件後,當地的氣氛仍緊張。在為期一年的多個晚上,聚集來自不同教會的信徒,為建立信任而一起祈禱和交談,其高峰將是5月26日至29日舉行的大型聚會,來自整個北美洲的青年將會參加。
埃及
艾樂思修士將於9月26日至10月1日連同泰澤修士及來自不同國家的青年訪問當地的科普特正教會。
由威騰堡到日內瓦
2017年是基督教改革500周年,泰澤團體應邀帶領兩次祈禱:
-5月27日(星期六)在路德城威騰堡,作為德國基督教會的教會日活動之一。
-11月3日(星期五),在日內瓦主教座堂,由瑞士基督教協聯會及福音教會網絡舉辦的青年聚會上。
2017-2018巴塞爾(瑞士)
第40次歐洲聚會將於2017年12月28日至2018年1月1日在瑞士巴塞爾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