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2008年11月26日至30日,來自肯雅不同地區、其他非洲國家和其他洲陸的七千名青年在內羅畢一起相聚。這是繼1995年南非約翰內斯堡以後,由泰澤團體在非洲推动的第2次國際會議。「信任在人間朝聖之旅」的這個階段,由內羅畢不同教派的逾八十個堂區作東道主。聚會的目的是協助締造更友愛互助的關係,和超越對其他人的錯誤看法;此看法是因為民族之間缺乏接觸,和歷史造成的創傷而繼續存留至今。泰澤團體在非洲大陸的臨在已有五十五年之久,是通過一些弟兄分享當地非常貧窮人的生活。多年來,有弟兄在阿爾及利亞、象牙海岸、尼日爾、盧旺達和肯雅等地生活過。至今十六年來,有些弟兄一直住在塞內加爾達卡市一個回教徒為主的社區。南非開普敦聖公會榮休大主教杜圖(Desmond Tutu)寫道:「非洲是十字架和復活找到最深刻意義的地方,而且在這裡,建立信任與和解是每日持續不斷的現實……我們眾人都是上主的子女,在基督內是沒有盧旺達人或剛果人、沒有布隆迪人或肯雅人、沒有尼日利亞人或南非人之分: 我們眾人在耶穌基督內合而為一。我知道這也是泰澤所通傳的訊息;我也知道,當我們把這個訊息應用在南非,以致整個非洲大陸和在世界其他地方,他們都是與我們團結一致的,因為我們仍需要把『懼怕陌生人』這心態變成友誼、修和與信任。在非洲,生命的考驗絕不拿走尊嚴意識,而這意識在十分貧窮的人當中是非常明顯的。生活的困難不驅除喜悅、一個嚴肅的生活觀點不排除跳舞歡樂。許多人拒絕屈服於絕望中。婦女經常是站在生活的最前線,以創造力和毅力在家庭和社會上承擔很多職責。面對非洲大陸撕成四分五裂,許多人繼續勇敢地努力締造修和與謀求和平。基督徒蒙召持守這希望:因著在基督內受洗的關係比分裂來得更強。有非洲基督徒為該信仰的信念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封由艾樂思修士為2009年度寫的「肯雅來信」,於2008年12月底在布魯塞爾舉行、雲集四萬名年輕人的歐洲青年聚會上公開發表。
在全世界各地,社會和人的行為,都在迅速變化。儘管在發展方面,前所未有的可能性正在倍增,但是,不穩定也在增加,而對未來的憂慮越來越明顯。 [1]為使科技和經濟進步與人道相輔相成,所以必須尋找更深入的存在意義。面對著很多人都感覺到的消沉和無助,有一個問題隨之出現:我們從什麼泉源汲取生命?
在基督前的多個世紀,依撒意亞先知指出一個泉源,他寫道:「仰望上主的,必獲得新力量,必能振翼高飛有如兀鷹,疾馳而不困乏,奔走而不疲倦」。 [2]
現在比以前有更多人找不到這泉源。甚至上主的名字也充滿誤解,或者完全被忘掉。難道信仰的消失和對生命失去熱誠之間是有關連的嗎?
我們如何在我們身上清理那泉源?當然是透過注意上主的臨在。我們可以從那裡汲取希望和喜樂。
然後,泉源再一次開始流動,而我們的生命也變得富有意義。我們能夠為自己的生命負責;領受生命作為禮物,並由我們交付那些委託給我們的人。
縱使我們的信德很小,卻出現逆轉,我們的生活不再以自己為焦點。藉著向上主打開我們的心扉,我們為其他許多人預備上主來臨的道路。
為我們的生命負責任
是的,上主親臨每一個人身上,不管他們是不是信徒。從一開始,聖經以優美和詩意般的手法描寫上主把祂生命的氣息賜給每個人。 [3]
藉著在世的生命,耶穌向每個人揭示上主無限的愛。藉著交付自己至死,他把上主的「是」銘刻在我們人類狀況的最深處。 [4] 自從基督復活以後,我們不可能再對世界或對自己感到絕望。
從那時起,上主的氣息,即聖神(聖靈)已被永遠賜予我們。 [5] 藉著居住在我們心裡的聖神(聖靈),上主對我們整個人說「是」。依撒意亞先知(以賽亞先知)的話我們百聽不厭:「上主喜愛你,你的地域將要婚嫁。」 [6]
所以,讓我們贊成我們是什麼或不是什麼;讓我們甚至為自己沒有選擇卻塑造了我們的一切承擔責任。 [7] 讓我們敢於富有創意,甚至用不完美的東西來開始。而且我們將找到自由。即使感到肩負重擔,我們亦會領受自己的生命作為恩賜,而每天都是上主的今天。 [8]
被帶領超越我們自己
如果上主在我們內,祂也走在我們前面。 [9] 祂就以當下活着的我們来接受我們,但也吸引我們超越自己。有時候,祂來動搖我們的生活,推翻我們的計劃。 [10] 耶穌的生命引領我們進入這個觀點。
耶穌讓聖神帶領祂。祂不斷提到上主、祂的父不可見的臨在。那是祂的自由的基礎,使祂為愛而交付自己的生命。在耶穌內,與上主的關係和自由二者,都不是彼此排斥的,而是互相強化。 [11]
我們眾人內心都渴望一位絕對者,並以整個人,包括身、心、靈,來渴望。在每個人,從嬰孩到老人身上,都點燃著對愛的渴求。即使最美好的親密關係都不能完全滿足這個渴望。
我們常常覺得這些渴望是欠缺或空虛。這些渴望可能有時導致我們失去焦點。但它們不是異象,而是我們整個人的一部份。它們是恩賜,包含上主的召叫,要我們開放自己。
所以,每個人被邀反問自己:我現在要採取什麼步驟前進?這不一定是涉及「做得更多」。我們是蒙召愛得更多。愛既然要求我們整個人表達自己,所以要我們決定尋找關心近人的方法,不再久等。
縱使我們的力量微薄,我們仍必須做
彼此幫助,以加深我們的信仰
有太多年輕人在他們的內在旅程上感到孤單。兩個或三個人經已可以互相幫助,分享和一起祈禱,即使與那些肯定自己接近懷疑多於信仰的人。 [12]
當這樣的分享融入地方教會,便得以大大地增強。 [13]
這是眾團體中的團體,在這裡眾人聚集在一起,在這裡人們不互相選擇。教會是上主的大家庭;這份共融使我們擺脫孤立。我們在那裡受到歡迎;在那裡上主對我們存在的「是」成為現實;在那裡我們找到上主那不可或缺的安慰。 [14]
要是堂區和青年小組首先是衷心仁慈和信任的地方,是殷勤款待的地方,我們在這裡關注最弱小的人!
超越我們社會的隔閡
如果我們參與建立一個更團結的人類大家庭,難道這不是「由下」看世界的其中一項迫切任務嗎? [15] 那種看事物的方式需要非常簡樸的生活。
溝通正在變得越來越容易,但同時社會仍是分隔著。彼此漠不關心的風險繼續增加。讓我們超越社會上的種種隔閡吧!讓我們前去受苦的人那裡吧!讓我們探望那些被忽視和被虐待的人吧!讓我們思念那些既近在咫尺又是那麼遙遠的移民吧! [16] 在痛苦加劇的地方,一些實際的計劃都在增加,因為從這些計劃看到很多希望的標記。
為抵抗不義和衝突的威脅,也為鼓勵分享物質財物,就必須掌握技巧。堅持學業或專業訓練,也可以成為給予別人的一種服務。
如果有些令人憤慨的貧窮和不義現象是容易看到的,還有其他種類的貧窮是較為看不見的。孤寞便是其中一種。 [17]
偏見和誤解有時候是從一代傳給下一代,並能夠導致暴力行為。也有一些暴力看似是無害的,但事實上造成很大的創傷和侮辱。嘲弄便是其中一種。 [18]
不論我們在那裡,不管我們是否孤單一人或與其他人在一起,身處沮喪的處境,讓我們尋找一些可以做的事。這樣,我們將發現基督的親臨,甚至在那些我們沒有期望會找到祂的地方。祂從死者中復活,現在臨於人間。沿著憐憫的道路,祂走在我們前面。而且藉著聖神(聖靈),祂更新大地的面貌。